A+ A-
A+ A-

不过,灰心只持续了几秒钟,缪永立马又满血***。

因为他记起前世读过的一本名人小说,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。

“不是你的能力决定了你的命运,而是你的决定改变了你的命运。想,都是问题;做,才是答案。站着不动,永远是观众!”

他还知道,“想都是问题,做才是答案”这句话,其实最早出自于王阳明的心学。

王圣人说得可真好!

既然不知道结果,为什么不去做呢?

不去做,又怎么知道行不行呢?

略一思索,便有了招生广告腹稿。

关于私塾的名字,缪永其实早已有了想法。

只不过,毕竟不是后世那种连锁教育机构,没有品牌效应,也就没什么卖点。

广告广告,显然突出卖点是关键。

其次,作为书写的广告,字体和布局也很重要。

这个对于缪永来说,也没有什么难度。

前世的他本来就是书法爱好者,同时也是班委黑板报小组成员。

很快,一张招生广告就新鲜出炉。

十三岁秀才蒙师招童生八名

君子曰:学不可以已。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

……

丁亥,孟春

生员,缪永

于缪通判故宅

广告布局方面。

首先,标题用的大号隶书书写,突出一个醒目。

后面则通篇中楷,中规中矩、棱角分明,主打一个容易辨认。

内容方面。

前面是常规的劝学,算是招生广告的一种标准格式。

后面则通篇突出几大卖点。

师资强,十三岁便中秀才,为海虞历史之最。

学费低,新学开业酬宾,按行价的八折优惠。

小班教学,仅招收八名学生,更能因材施教,先到先得。

办学地点曾经出过官员,风水好。

落笔后,缪永又前前后后,仔仔细细看了几遍。

确认文法无误,也没有***后,又认真誊写了几张。

然后,便让姆妈帮忙熬了一竹筒糯米糊。

待招生广告墨迹晾干后,全部卷成一捆。

最后,一手抱着招生广告,一手提着装有糯米糊和毛刷的布袋,第一次迈出了缪宅的大门。

……

缪永前世的老家虽不在常熟,但也同属江南省。

就读的省中医药大学里,有一个室友就是常熟的。

闲聊之后,对于常熟海虞也算是有一点了解。

据说,常熟因“土壤膏沃,岁无水旱之灾”得名。

而在常熟之前,早在西晋时期,便有海虞县,隶属吴郡。因境内东临沧海,故名海虞。

再过不到一周,农历正月就要结束,迎来崭新的二月。

如果一切顺利的话,缪永打算把开学的时间定在二月初二。

也就是龙抬头。

同时,这一天也是春耕节,寓意着播种希望。

开学嘛,总归要博个好彩头。

缪永迈着轻快的步伐,走在既熟悉又陌生的街道,如是计划着。

“咦!这不是缪秀才吗?”

一个中年妇人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。

抬眼一看,这人缪永认识。

她是同住在街东,孙二娘包子铺的老板。

孙二娘为人热情友善,记忆中曾听母亲周氏说过,自家家道中落后,时常会偷放些鸡蛋米面之类的在门前。

于是走近前去施礼打招呼:“二娘早。”

孙二娘仔细将他打量了一番,扯着大嗓门:“哟,缪秀才,快一年没见你出门了,听你姆妈说,你的病全好利索啦?”

“嗯。”缪永点了点头。

“听说你是自己看医书,然后给自己治的病?”

“嗯。”缪永又点了点头。

“啧啧……真了不起。读书人脑子就是灵光,请了那么多郎中都没能看好,居然自己就把病给看好了!”

缪永谦虚一笑:“二娘,也是实在没法子,死马当作活马医,全凭侥幸罢了。”

“天可怜见,真是老天开眼了,缪大人那么好的一个人,总算是后继有望了。”孙二娘不由得感慨道。

抬眼又看了一下缪永手中的纸卷,接着说:“缪秀才,你这是准备去王夫子那里报到吧?确实,年要过完了,是该收收心,好好上学堂,准备考科举了。”

缪永轻轻摇了摇头:“二娘,我不是去学堂,我是要自己办学堂。”

“啊?”孙二娘一时没反应过来,重复了一句,“自己办学堂?”

“嗯。”

“不考科举了?”

“不考了。”

“唉!那太可惜了吧,你可是咱们海虞最年轻的秀才啊。”

缪永洒然一笑:“不可惜,秀才离举人还远着呢。我家的境况,二娘也清楚。再说了,姆妈的身体也大不如前,实在是折腾不起啊。”

孙二娘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:“那倒也是,你姆妈这些年一个人***持着家里,实在是太不容易了。你能有这份孝心,也很难得。”

“嗯,二娘,我就先不跟您多说了,还得拿着这个到市集去张贴呢。”

“好的好的,你去忙。”

孙二娘边说着,边从笼屉里捡起几个大肉包,拿荷叶包上,塞给缪永。

“这个新出炉的包子,你拿着吃,香着哩。”

“谢谢二娘,不用,我早饭吃过了。”

缪永其实还真想尝尝这大明朝的肉包子,跟后世的相比,到底有啥区别。

只是实在腾不出手来,又担心弄污了招生广告,也只能在心里咽了咽口水。

别过孙二娘后,缪永径直来到位于海虞中心的集市大街。

明朝的集市非常繁华,商品种类繁多,特别是到了万历年间,大明短暂中兴之后,更是热闹非凡。

缪永粗略看了一下,有酒、醋、酱、皮革、牲畜、粮食、薪柴、木炭,也有木器、铜器、布匹、丝绸、干货、蔬果。

甚至还有书画舫和专门定做及销售家具的商肆。

真是大开眼界了!

不过,他没作过多停留,而是抓紧时间,找了几处客流量较多的地方,用毛刷刷上糯米糊,仔细贴好招生广告。

每贴好一处,便陆续有人围观了过来。

等到全部贴完后,缪永并没有留下来,直面大家的咨询。

一来考虑到太浪费时间,二来自己毕竟不是社牛。

在川流不息的街市,陡然间面对一帮古代陌生人,还真有点抹不开面儿。

还是赶紧回家,在自己的主场去接受意向客户的咨询最为妥当。

缪永刚回到家,母亲周氏便迎了上来。

“儿啊,咋样?一切都还顺利吧?”

“放心吧,姆妈,很快就会有人上门的。”

果然不出所料。

广告发出的当天,便有了回响。

只不过,令他没想到的是,第一个前来的是个老熟人。

或者说,也算作是“老同事”。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